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公交動態> 荊門公交>
新時代,公交怎樣贏得未來?——荊門公交以乘客為中心助企業紓困為發展賦能
     日期:2022-11-01     點擊量: 10883  

閱讀提示: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收官之年,市公交集團盡銳出戰彰顯“硬核”擔當。秉持“市民有所求、公交有所應”的工作導向,在提升民生福祉中借力攀高,助推企業紓困解難;堅持以乘客為中心的思想,在新發展格局中謀篇布局,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賦能。

       近期,全國多地公交企業的生存困境備受關注,經營困難發不出工資、虧損嚴重面臨停運等。“公交之困”具有共性,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公交企業普遍面臨客流量下滑、運營成本增加、管理壓力加大等問題。公交企業如何應對挑戰、自我紓困?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逆流而上、改革創新,努力在“寒冬”中找到自己的“暖流”。

       實行城市公交供給側改革,以新發展理念構建公交發展新格局;

       全方位拓展公交服務內涵,持續提升服務做好客戶群體培育;

       加大車輛純電化更新力度,以新能源技術助力公交綠色轉型;

       同心戰“疫”普惠民生,用責任和擔當傳遞城市溫度……

       荊門公交人正負重前行,積極探索公交行業困局的“荊門解法”。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有利于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鈴響交卷”,更是推動公交行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

以新發展理念構建全新發展格局

變·思·路


        遠遠地,公交車緩緩駛向站臺,透過車窗只見里面已站滿了人,但站臺上的乘客已等候許久只得奮力往上擠……這類場景,想必是不少市民熟悉的城市記憶。如今,城市公交作為政府民生工程得到長足發展,線路延伸、車次增多、車輛更新,“擠公交”早已不復存在。


       市公交集團現有公交車553輛,主要承擔中心城區及周邊五個鄉鎮的公共交通客運任務,服務范圍近800平方公里,服務城鄉群眾約100萬人。近些年,市委、市政府把公交事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多舉措促進企業歷史債務的化解,市領導、人大代表多次深入企業開展專題調研,配套政策支持加碼、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大力實施優先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公交高質量發展。

       回顧公交企業發展歷程,挑戰一直與機遇并存。如今,單一的出行服務模式已無法支撐公交健康可持續發展,改革創新刻不容緩;公眾出行需求日益個性化、多樣化,傳統公交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進入新發展階段,公交困境該如何破局?

         “首先要活下來!”市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卞軍虎表示,要穩住“基本盤”,不斷拓展公交服務內涵、提升公交運營效率,奮力實現從常規公交向智慧公交轉變、從傳統公交向現代公交轉變,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品質化出行需求;同時,試水“多元化”,大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積極推行“點對點”定制專線、全面加速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等,開辟多元化增收渠道,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當前,市公交集團正處于“調結構、優布局、解困局”的關鍵時期。在市政府國資委的領導下,新一屆黨委領導班子積極踐行以乘客為中心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謀劃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以政務服務中心為核心,加速“三區一中心”線網的深度融合、互聯互通;以中心城區商圈為核心輻射,實現與長寧新城、萬達廣場商圈等的無縫連接;建立微循環公交,實行“三區”工業園免費換乘;構建輻射“五組團區域”(漳河鎮、子陵鋪鎮、麻城鎮、團林鋪鎮、牌樓鎮)的大交通格局,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探索“出行—物流—郵政”一體化的發展新路徑,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

       助企紓困解難、實現經營回升,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荊門公交人已經開始著手推進數字化升級、構建新型運營機制,從技術、管理等多方面施策,努力打造現代智慧公交,為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蓄能。

以乘客為中心拓展公交服務內涵

惠·民·生


       市民的需求在哪里,公交的服務就到哪里。公交企業改革,要始終圍繞如何實現市民更美好出行展開。我市現有公交運營線路38條,線路里程622.75公里。近年來,市公交集團著力拓展服務內涵、提升服務品質,深耕客戶群體培育。


       優化公交線網,便捷市民出行。對56路公交線路走向進行調整,解決荊門植物園、惠民水果批發市場、楚天城等片區居民的出行問題;將10路公交線路延伸至東寶政務中心,方便市民前往辦事;將58路、69路、13路公交線路延伸至園博園,解決園博園片區出行需求;將18路公交線路改走鳳凰大道、創業三路,解決金鷹服裝廠員工及周邊居民出行需求;將26路公交線路首末站調整至革集村委會,助力周邊居民出行……

       主動上門對接,服務園區企業。到訪長城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湖北旺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加密班次、調整營運時間、與2路線接駁等方式紓解企業員工出行難題;到訪麗維家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對接東寶區工業園管理委員會,增設臨時站牌,方便員工乘車;與湖北拓普斯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對接,將32路線延伸8趟班次到該企業;優化18路公交班次和線路,并投入2臺車開通長城汽車專線,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開通萬華專線,解決園區企業員工出行難題……

       傾情傾力服務,關愛弱勢群體。今年初,IC卡營業大廳時常出現老年人扎堆辦卡年審的情況,時任總經理卞軍虎意識到“服務還不夠”!想到就做!3月,對海慧、花園小區、政務中心等處的營業網點進行升級,增設敬老卡和學生卡業務;9月,為真正實現“零跑腿”,推行線上年審,通過技術手段升級設備。此外,簡化辦卡手續、壓縮辦卡時間、將老年卡提示音改為“敬老卡”,打造“敬老愛老示范專線”;計劃投資3360萬元購置40輛低地板純電動公交車,滿足城區適老化交通出行需求……暖心事一件接一件,為表達喜悅之情,八旬老人劉南陔激情賦詩:“持卡乘車十五年,一聲敬老動心田。司機點頭露微笑,讓座愛心迎皓賢。窗口文明行示范,稱呼改進禮當先。如今趕上好時代,盡享天倫社保全。”

    “這條專線開通以后,感覺從家到學校的路不僅變‘短’了還變快了。”搭乘公交專線上學的同學們紛紛表示體驗感好。了解到掇刀區高新學校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后,市公交集團與學校積極溝通,制訂通勤方案,開通學生專線,并根據情況幾次優化班次,連接起了近千名學生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平安上學路”。

      依托殘聯辦卡服務點設立愛心幫扶站,成立“公交愛心團”,對前來辦理業務的困難殘疾人實行“建檔幫扶”,為他們送卡上門,讓他們一次不用跑拿到“愛心卡”;號召黨員干部捐資捐物,聯系相關部門為他們爭取幫扶政策,等等。
既保障基礎公交出行服務高水準,又不能止步于此,還應創新舉措問需于民,不斷增強服務的貼近性。

       8月底,市公交集團按照“一車隊一服務群”的標準建起17個乘客微信群。通過點對點、線對線、人對人的高效服務,營造出“線上是乘客、線下是朋友”的和諧氛圍,進而增強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黏合度。乘客只需掃碼加入,即可變身為荊門公交的“鐵粉”和社會監督員。

       設立“大客服”,拉近司乘間距離。整合成立客服中心,并建立“一個入口受理、一套標準辦理、一次數據采集”的服務標準。自4月成立以來,中心已受理工單1000余起,其中投訴類工單100余起,投訴處理率100%,乘客滿意率98%。

       不僅如此,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公交通達率、準點率和便捷度,在全省地級市率先實行免費換乘;上線實時公交查詢功能,市民關注“荊門公交集團”微信公眾號,即可實時了解公交運行位置、進站時間、停靠站點等信息;定期開展“公交流動辦卡充值”服務,由黨員帶隊走進園區、居民社區提供上門服務;打造“黨員先鋒示范車廂”,塑造窗口服務新形象……

       以“小切口”推動民生服務“大變化”,全面優化公交出行體驗,努力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通過細致入微的服務,體現“一切以乘客為中心”的價值理念,讓人們愛上公交出行,進而助推企業紓困解難。這,便是荊門公交人絕地求生、破解發展困境的核心所在。

以新能源技術助推企業紓困解難

促·轉·型


疫情反復,不少地方財政“亮紅燈”,依賴財政補貼的公益性行業公交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荊門公交到底有多難?


      “2019年客運總量約1.07億人次,目前年客運總量只有大約7000萬人次。今年以來,我們的營運收入只恢復到疫情前的70%……”市公交集團總經理李曉麗介紹,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荊門公交面臨控制密度減少人員聚集、查驗核酸、遇封(管)控區繞行,甚至全線停運等境況,企業運營成本成倍增加,公交“一兩塊錢的買賣”,僅靠營運票款難以為繼。

       新格局下如何生存轉型,怎樣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怎么拓寬經營創收渠道……在一場干貨滿滿的“頭腦風暴”后,市公交集團新班子立足實際繪出了框架:抓住數字化轉型契機,構建以智能手段為主的運營模式,減少人力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打破“等客上門”傳統思維,著力豐富服務品種、拓展服務范圍,提高公交出行吸引力;重組經營產業結構,著力謀劃新項目、新經濟增長點,構建多元化經營模式。

    “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要以此為抓手促轉型升級,為未來發展下好‘先手棋”,李曉麗介紹,近些年,集團大量購置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車,淘汰老舊車輛。其中,2013年至2015年購置清潔能源、新能源空調車302臺,占車輛總數90%以上。2017年首批50臺純電動車投入使用;2018年新購33臺純電動車和27臺LNG清潔能源車;2020年和2021年又添置4臺純電動車。此外,首批純電動出租車于去年2月投入運營,今年7月又有30輛純電動出租車交付上線,不僅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市民乘車體驗也大幅提升。

      節流之外,更要開源。市公交集團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公交停保場、配建新能源車充電設施等。同時,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項目建設、推出“定制公交”特色服務、推進純電動車維修基地高水平建設等,并努力將這些優勢和資源轉換為企業紓困解難的具體舉措。

      近年來,市政府將公交首末站和停保場作為重點進行建設。市交通運輸局統籌謀劃、全力支持,僅去年,就建成子陵、漳河旅游、官堰湖、牌樓襄大、國際商貿城5個標準公交首末站;作為后勤保障場所,公交停保場不僅是公交車輛停放的港灣、為駕駛員提供休憩場所,還具有保養、維修服務和管理指揮功能。  

       在公交新能源車充電站,只見10臺充電樁一字排開。工作人員介紹,充電站總功率1200千瓦,變壓器額定容量1600千伏安,可同時給20臺車充電。根據公交線路布局,集團還建有金龍泉大道充電站和李寧產業園充電站,可同時滿足100臺公交車的充電需求,基本形成廣覆蓋的充電基礎設施網。

      為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切實滿足群眾出行需求,市公交集團利用農發行政策性貸款,做優資產結構,大力推進荊門市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項目(一期)。計劃在長寧大道北延伸段與北外環交界處建設公交停保場,采購純電動車200輛,配建100個充電樁等。


      在此基礎之上,市公交集團創新挖掘增收渠道,謀劃了一攬子創收計劃。如為企業提供“點對點”精準服務,為用戶量身定制公交專線,包括企業通勤、旅游包車、婚慶定制等;延伸發展城鄉公交運、郵、游業務,將郵政快遞業務延伸到鄉鎮和村;利用車輛維保檢測方面的優勢,對外開放車輛維修檢測服務;對公交場站進行綜合開發;推出公交年卡特惠活動,等等。

以普惠性民生傳遞荊門城市溫度

擔·重·任


公交是公益性行業,雖然客流和營收大幅下降,但并不影響市公交集團以實際行動彰顯國企責任擔當,傳遞城市溫度。


       新一輪疫情防控殲滅戰在我市打響,10月5日起荊門中心城區實施臨時性管控措施。市公交集團“停運不停工”,第一時間組建3支公交突擊轉運車隊,并調動20輛“雷鋒車隊”出租車和黨員示范車組成應急保障車隊,參與人員轉運、交通保障和社區志愿服務等工作,助力荊門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殲滅戰。截至10月13日中心城區由全域靜態管理轉入重點區域管控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統籌兼顧的新階段,3支公交突擊轉運車隊共調用公交車616臺次,累積轉運1100余趟次、15000余人次,應急保障車隊完成接駁任務3000多人次。

       廣大荊門公交人立足日常點滴和身邊小事,從日行一善、載德前行,到日行多善、時時行善,大力傳承雷鋒精神,“知善、行善、向善、崇善、揚善”正成為全體公交人的價值追求。2019年至今,涌現出典型事例500多起,歸還失物財產價值近40萬元,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了公交力量。

       不僅如此,每年中考、高考期間,市公交集團調配公交車輛為考生提供服務,組織雷鋒車隊開展“愛心助考”活動;扎實踐行公益服務,讓惠民政策造福于民。僅今年上半年,就辦理老年卡3924張、愛心卡275張、學生卡2286張,群眾公交出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極大增強……

結束語:

       進入新時代,公共交通出行格局正在發生變革,現在及未來公交能做些什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以短板弱項為導向,持續提升公交服務效能、探索開辟多元經營模式,奮力跑好這“最后一公里”;抓住“雙碳”戰略、智能網聯技術發展等時代機遇,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賦能……荊門公交人正錨定目標,在自我紓困、賦能發展的道路上鏗鏘前行。(通訊員:陳琳、鄧盾)


荊門公交

BUS DYNAMIC